English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2000-02-18 来源:光明日报 谢鹏飞 我有话说

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合理布局;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优化和升级,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正处于新的转折期。认真研究改革发展新阶段的产业建设及其发展,对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各种资源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当产业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实现合理调整和及时转换时,社会资源就能得到更有效合理的配置,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益就能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就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果,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种“畸重型”的发展模式,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却越来越脱离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消费需求,使重工业发展失去基础和依托,工业结构演变过度超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一九五三至一九七八年,广东重工业年均递增百分之十六点四,比轻工业的增速高出七点八个百分点,但广东经济增长率仅百分之五点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年均递增分别仅为百分之三点零和百分之一点八。

从八十年代开始,广东正确认识和运用产业运动规律,紧紧抓住消费品生产长期受压抑,市场空间巨大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了轻型、外向的产业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一般消费品为主导的轻纺工业,有效地促进了广东经济的高速增长。“八五”时期,广东轻工业年均递增百分之三十一点四,轻纺产品出口年均递增百分之六十三点二,带动了全省经济持续以百分之十六点二的高速增长。到一九九八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达七千九百三十七亿元,比一九七八年翻了三番多;人均GDP达一万一千三百八十元,按汇率折算约一千三百七十美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八千八百三十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千五百二十七元,比照钱纳里一赛尔昆多国模型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恩格尔系数标准,全省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然而,随着广东总体上由温饱迈上小康,八十年代那种以传统工业技术和中低档工业品为主要内容的轻型化产业发展格局,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又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第一,八十年代广东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补短”为取向的,即弥补产业短线,克服供应短缺。经过十多年发展,经济总量不小,但生产分散,有总量规模优势而无经济规模优势;而且,产业结构雷同,内部竞争消耗严重,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素质的提高。第二,以轻型为主导的产业生产能力闲置严重,市场竞争力日趋下降。第三,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撑,产品结构层次低,突出的优势产品和驰名品牌不多。第四,新一代支柱产业发展缓慢。

八十年代以来广东产业的轻型化发展,与当时的温饱型社会消费需求和产业“补短”以及产业间结构的比例调整需要是相适应的。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生产总量和供给总量的矛盾得到较大缓解。但是,结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如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技术进步与主导产业更替等矛盾,都表现得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消费总体上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八十年代以来那种以中低档、“大路货”为主要增长内容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格局已告结束,一个用现代工业技术替代传统工业技术,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新时期已经开始。能否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已成为决定广东未来工业化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指导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善于依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调整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产业结构的调整或转型,也必须依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相适应。一般说来,温饱型消费对工业化水平的要求,主要是数量的扩张和速度型增长;而小康型消费对工业化水平的要求,则由数量型增长转向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并且要越来越注重质量的提高。这是工业整体水平的阶段性飞跃。广东的情况也是如此,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适度重工业化和推动原有轻型产业高级化为方向,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广东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性任务,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第一,适度重型化是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在要求。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成长与对外扩张都不能与重化工业的发展相脱节,发展缓慢的国家和地区的典型标志之一就是重型工业的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突出。重型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迈向成熟工业社会的重要保证。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看,从九十年代开始,广东就已进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加速发展阶段,重工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八五”时期,全省重工业年均递增百分之三十四点六,是历史上增长最快时期。但是,重工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与目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相比,仍明显偏低。一九九五年以来,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百分之十八左右。因此,为了避免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严重错位,必须加强对重化工业的建设与投资。

第二,产业适度重型化是满足人民消费需求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广东城乡居民总体上达到小康,食品、服装、自行车、手表、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轻工业消费品已基本得到满足,而电话、家庭电脑、房间空调、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激光视唱系统、摩托车、汽车等重工型消费的需求上升,其生产和销售大幅增长。重工型消费需求的上升,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产出结构。

第三,产业适度重型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广东轻型工业已跨越了充分发展的阶段,产品进入饱和期,出现了相对于有效需求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销售率低,投资效益下降。轻型工业的低效率和低效益已成为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棘手难题。唯有实行重型化的产业调整战略,才能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实现有效益的高速度增长。

第四,产业适度重型化有利于巩固广东经济的外向型优势。广东经济外向程度较高,巨大的出口需求使广东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时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这种轻型化、外向型经济凸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这表明,轻型产业“出口导向”和对吸引外资的拉力已逐渐减弱。要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广东经济的外向型优势,必须尽快推行适度重型化的产业调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